书客居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411章 视察灵洲

第411章 视察灵洲


p

        太元二十年,大都护卫朔启程前往灵洲县,视察造船作坊。

        早在数日前,他已接到刘穆之密报,称其已以远洋捕捞为名,组建了一支船队。

        在信中,刘穆之还指出,远洋航运离不开强大的造船业。

        对此,卫朔深以为然,特地下令整顿河西造船业。

        从两年前开始,河西开始从江东招募人才,极大地加快了造船业发展。

        六月初,都督李暠、刺史寇赞、郡守贾虔等朔州文武,迎大都护于大河东岸。

        这是卫朔第二次来朔州视察,与第一次满目狼藉不同,眼下朔州已今非昔比。

        看着模样大变的朔州,卫朔不由对崔浩赞叹不已。

        朔方有今日之局面,与当年崔浩悉心治理不无关系。

        当年崔浩刚一上任朔州刺史,便亲自实地深入考察了各地。

        随后又因地制宜提出了各种计划,最终让朔州经济有了巨大飞跃。

        “大都护,在灵洲县西南有一座艾山,其隔断了大河与灵洲联系,让灵洲成为有名的缺水之地。”

        “后来崔长史上任朔州刺史,组织人力成功凿穿艾山(艾山也叫峡口山,是今日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牛首山、青山的统称),贯通了大河。”

        “并在艾山地区修建一条引大河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即艾山渠。”

        “正是这一条水利工程,为灵洲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

        “经数年发展,今灵洲县已成为朔州西部重镇,是河西链接朔方的枢纽之一。”

        听了继任者寇赞述说往日功绩,崔浩也是感慨不已。

        “直到今天,臣尤记得首次入灵洲县见到的情形。”

        “当时因黄河变迁,汉代遗留下来的古渠道高出河床两丈,根本无法饮水、灌溉。”

        “而本地又缺少雨水,要解决此难题,只有引黄河水另外修渠,进行灌溉。”

        “随后臣上书都护府,提出了修建艾山渠计划,并得到主公鼎力支持。”

        “艾山渠工程于太元十五年春正式动工,前后历时六十天完成,新渠道长四十里,下接汉时古渠道,总长一百二十里。”

        “得益于艾山渠建成,让周边四万余顷荒田,变成了可灌溉之良田。”

        “伯渊此举实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也!”

        “主公过誉了,臣不敢当此盛赞。”

        说话间,众人一行来到了艾山渠附近。

        卫朔当即翻身下马,兴致勃勃地走在田间地头,实地视察渠道。

        卫朔看着空荡荡的渠道满脸不解地问:“咦?渠道中怎么没水?”

        见大都护动问,朔州刺史寇赞看了一眼崔浩,迈步上前解释道:“主公所有不知,当年右长史建成艾山渠后,又对当地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一个‘节水灌溉法’。”

        “何为节水灌溉法?”

        “按规定:每一旬灌水一遍,前后灌水四遍,谷得成熟。”

        原来灵洲县降水很少,即使建成艾山渠也没彻底解决缺水难题。

        为了节约用水,同时做长远考虑,在艾山渠建成后,崔浩遂提出了农田轮溉之法。

        “自从艾山渠建成,本地农业连年丰收。”

        “灵洲县乃至北地郡已从贫瘠之地,一跃成为有名的大粮仓。”

        “光今年为赈济流民,臣奉命调集数百艘船只,利用内河水运,将本地囤积的粮食共五十万斛,尽数运往并州。”

        卫朔心中一动问:“所用船只可是产自灵洲船坊?”

        “正是!”

        “三年前,刺史府在牵屯山(今宁夏六盘山北)就近伐木,通过清水河河道,将木料运到黄河岸边船坊内,用以造船。”

        “前年冬,随着江东船师到来,大大提高了船坊造船技术,”

        “至今,灵洲船坊一共造船二百多艘。”

        “正是有了这些船,大批粮草从水路顺大河而下,单程数日便可抵并州。”

        “不到两个月,通过水陆共运粮五十万斛。”

        “此举不仅节省民力十倍多,且不费牛马,也不废田。”

        “鉴于本地粮食连年大丰收,又有船坊等重要作坊。”

        “臣等担心有人觊觎灵洲,遂耗巨资重修县城。”

        “同时,臣又请李都督上报镇西大将军府,新设折冲府,以保障屯粮、船坊安全。”

        听了寇赞汇报,卫朔连连赞道:“卿深思远虑,乃国之干臣。”

        一路上,众人说着话,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船坊。

        正在此时,船坊内跑出来一群人,打头者是个中年汉子。

        太守贾虔附耳介绍道:“大都护,来人正是船坊东主,又是一名造船技师。”

        “东主?这是民营船坊?”

        “不是民营,是官督民办。”

        “官府负责监督、指导,具体经营交给船坊东主一力负责。”

        “哦?是吗?”卫朔满脸讶异道。

        “不瞒大都护,以前船坊属于官办,虽然有技术不高等客观因素,但船坊发展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江东人到来,要改革船坊管理,综合了民营、官办优点,提出了官督民办。”

        “从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不到两年,船坊规模扩大了近三倍,产量也提高了。”

        正说着,却见船坊东主满头大汗地来到卫朔面前。

        “不知大都护来临,小的有失远迎。”说着船坊东主便要下跪行礼。

        卫朔急忙上前扶起对方,笑道:“李东主快快请起,无须行此大礼。”

        或许是常年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这个船坊东主经过最初慌乱后,渐渐平静下来。

        在李东主介绍下,卫朔对整个船坊有了更深了解。

        “李东主,平时船坊内一般造些什么船?”

        李东主指着沿河分布的船坞道:“目前船坊主要造商用船,像什么客舟、漕船等。”

        “此类船多由小型平底沙船改造而来,适用于内河、近海行驶,非常受欢迎。”

        “除此之外还能改造成水师战船,销路非常好,订单也多。”

        “那能不能造大船?比如用于航海的大型沙船?”

        “不能,眼下船坊还不具备此实力。”

        闻言,卫朔听微微有些失望,与江东相比,河西造船业实在是太弱小了。

        想当初,他入朝陛见时,曾乘坐江东水师战船前往建康,所见楼船皆在千料以上。

        而桓玄乘坐的楼船,更是高达十丈,足以乘载千人。

        “如此说来,河西跟江东造船业还相差甚远啊。”

        “那可不?!别的不提,单说造船这一行,江东绝对称得上是天下之最!”

        随后在李东主陪同下,卫朔一行进入了船坊内参观。

        刚一进船坊,众人便看到周围地上堆满了木料。

        卫朔扭头看向李东主笑道:“李东主,看来船坊生意不错。”

        “呵呵,整个河西只有这一家船坊,生意自然不愁做。”

        “这些木料都是为了应付之前订单,目前至少有十艘大小不等的船等着交付呢。”

        “造一艘船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这要看造什么船啦!”

        “今船坊内共有高级船师十人,普通船师五十人,打杂者三百人。”

        “假如造五百料以下小型船只,全部人工用上,顶多半月便能完工。”

        “而一千料以上船只,则耗时较长,没个三五月根本造不出来。”

        “主要还是船坊人手不足,又缺乏熟练的技师。”

        “像江东那些大船坊,造三千料的沙船顶多三个月便能完工。”

        “若是日夜赶工的话,五千料的大船用不了半年就能造出来。”

        “江东侯官最大船坊,光是普通船师就有两千余人,每年可造数百艘各类船只。”

        闻言,卫朔沉默了一会儿道:“不知李东主能否邀请一些船师河西?”

        “你放心!一切待遇从优,绝不让各位船师吃亏。”

        “这……”李东主颇为难道:“在下也只能尽力而为,毕竟很少有人愿背井离乡。”

        “当初,若非在下活不下去了,也不会跋山涉水来河西。”

        “哈哈哈,东主莫担忧,尔只管放手去做,成与不成都不怪你。”

        “好吧,那在下尽力试试。”1946


  (https://www.skjwx.cc/a/37/37417/1509374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