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秦:从拔了惊鲵头筹开始 > 第83章 和树一样,为嬴政遮风挡雨过!

第83章 和树一样,为嬴政遮风挡雨过!


余启的研究,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毕竟移花接木本身就不是完整的功法,它只是嫁衣神功的第九重,虽然拥有着远超前八重的威力,但前八重,本身也能够吸取他人之功力。
  既然效果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单独分出个九重呢?
  这当然是有其道理的。
  单独的一重,修炼之后,固然是会让修炼者拥有强大无比的能力,可以隔空吸取他人内力,但也只是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关键之处,在这重功法之上并没有详解,余启想要单纯凭借一个结果,反推出其理论,并且进行逆转,实在太过困难了。
  有这时间,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给他人传功灌顶是怎么做的,借助这样的法门,是否可以给死物传功,将功力暂时储存其中?
  其实,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对于余启来说,还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修炼“移花接木”,而后,让这个人将他的所有功力暂时吸去,而后他自己也修行移花接木,尝试将被吸走的功力重新吸回来。
  但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余启能够信任的人,实在算不上多。
  惊鲵倒是一个。
  他和惊鲵知根知底,你知我长短,我知你深浅。
  但想要修炼“移花接木”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不能够有内力在身,必须要废掉自己一身所学才行,惊鲵的功力极为深厚,乃是她花费多年苦修修炼而来的,或许余启开口,她会毫不犹豫废掉自己功力,但余启自身却有些不忍。
  所以,还是先寻求别的办法再说。
  否则的话,这么大一块“元精石”没有用处,也实在可惜。
  余启重回咸阳之后的生活很是单调。
  除了练功之外,嬴政时常召他进宫,与他促膝长谈。
  因为白天的嬴政很是忙碌的缘故,所以余启都是在傍晚时候进宫的。
  仔细说起来,余启现在在秦国的身份,其实很微妙。
  明面上,他没有任何的身份。
  但因为他曾屡次帮助嬴政的缘故,又确实立下了偌大的功劳,嬴政很是看重余启。
  他倒是想要给予余启一官半职,偏偏余启又是一个受不得拘束,喜欢自由的性子,无意为官,最后,嬴政放弃了给余启授官的想法,而是给余启进爵位。
  在秦国,目前共有十七等军功爵,等到覆灭六国之后,改为了二十等,但爵位的用处,都是一样的,按照爵位高低不同,拥有军功爵者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军功爵父子相传。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当爵位到达五大夫可衣食300户的租税,如果军功杰出可衣食600户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养士。俸禄是以实物的形式向各级官吏发放的,主要是粟米,可兑换布匹。
  俸禄一年一发。
  虽然没有实质的权势,但地位的提升是实打实的。
  对于秦国的平民来说,军功爵,也是他们唯一的晋升渠道,这也是秦国军队会比其余国家更加强大的缘故,在其余的国家,阶级早就已经确立了,根本就没有上升的空间。
  秦国则不然。
  哪怕是一个黔首,只要你能够立下功劳,便可以晋升上去,和那些世代贵胄同起同坐。
  余启虽然不是军人,但帮忙平息嫪毐之乱,擒住罪魁祸首嫪毐,本身也是偌大的军功。
  再加上他曾救了嬴政性命,此番又是因为他的劝说,才让嬴政怒火消弭,平息秦国的动荡,嬴政根本就不待余启同意,强势授予了余启爵位。
  爵位的话,不高不低。
  “五大夫”!
  在目前的秦国十七等军功爵之中,位列第九,除去俸禄之外,还有赐邑三百家,在秦国十七等爵位之中,这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高爵了。
  哪怕未来秦国爵位变成二十等,这个爵位,也是不低。
  在历史上,嬴政于泰山封禅的时候,因为天降大雨,在一棵大树之下躲雨,后来,就曾将那棵大树封为了“五大夫”,所以,余启现在和一棵树的地位差不多,在嬴政的心目中,是为其遮风挡雨过的存在。
  面对嬴政强行为自己封爵,余启也没有拒绝。
  食邑什么的,老实说,三百户,其实供给也不算很多,这是因为,一般拥有这等级别爵位的人,都得养仆人,养士,各种乱七八糟的开销是很多的,单靠食邑来活着,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还有封地,大搞土地出租、土地兼并那一套,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地主、富户,但这样的行为,本质上也只是在掠夺民脂民膏而已。
  余启现在的话,只有自己和惊鲵两个人,没有过多开销,加上,此前从楚国李园那里得了两万金,也算是很有钱的人了,所以对于食邑什么的倒是没有太多要求,没有也行,有就更好。
  当然,高兴还是有些高兴的,毕竟他现在也算是吃上了皇粮。
  也是为了投桃报李,余启也是和嬴政讲述了不少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法,是从嬴政迎回母亲赵姬之后滋生而出的。
  因为嬴政用盛大礼仪迎回赵姬的事情,使得嬴政的孝举被秦国民众称赞。
  那么,是否可以借助这个契机,在民间引导一番舆论导向呢?
  秦国对于舆论的运用是很低的。
  商鞅变法,制定了一系列严酷的律法,禁止民众的各种行为,禁锢他们的思想,只为了将他们变成冷血的战争兵器,却忽略了,人之所以是人,是存在其思想的。
  所以,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喊出来之后,很多过不下去的人,直接揭竿而起。
  须知,那个时候,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有不少年了,却仍旧有那么多人景从云集。
  除去山东六国很多旧人还活着之外,秦人本身也是对秦国没有太大的归属感。
  而到了汉朝则不然。
  明明所有制度都是从秦朝继承而来的,却让人生出了极大的归属感,直至两千年后的后世之人,还自称为“汉人”,这是为什么?
  便是舆论导向的一种运用。
  比如,举一大义,以“孝”之天下,这没有问题吧?
  嬴政此前才迎接回母亲,表现了孝道,刚好可以将这个大义提出来。
  并且在民间提倡种种孝行。
  除此之外,关于覆灭六国一事,也是可以举一大义。
  如“解放六国受苦之民众”!
  这场战争,可以称之为解放战争。


  (https://www.skjwx.cc/a/60544/60544748/1515143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