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178章 孟津大火

第178章 孟津大火


光熹元年,八月十五,夜。
  雒阳城东北三十里,邙山北麓、黄河南岸,孟津关火光冲天,光耀四方。
  “该死!”
  经过二十五天长途跋涉,赵云麾下两万大军抵达何内郡温县境内,孟津关北岸。
  今日上午,斥候来报并州刺史麾下三万大军已抵达温县,赵云当即下令加速行军;他记得历史上,丁原有一件主要成就,那就是火烧孟津关,配合何进向皇太后何婉施压。
  孟津关,北濒黄河,南依邙岭,有山河作托,关隘险要,形成了以关制河、以河卫关之势。
  因孟津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年前,黄巾起义爆发,皇帝刘宏设立雒阳八关防备黄巾军,派何进建孟津关,设孟津都尉。
  四年前,赵云携甄姜曾亲自押送赋税入雒阳,当时他们走的就是今天这条路线。
  孟津关北岸,两万白袍军蔓延河畔,看着对岸火光冲天的孟津关,赵云暴喝一声:“该死!”
  因为孟津关大火,白袍军已无法渡河。
  “这天杀的丁原,竟敢焚关!”
  左丰一双桃花眼,直愣愣地望着南岸熊熊燃烧的孟津关,气得直跳脚。
  “姐夫,现在怎么办?”
  跟在赵云身旁的甄豫,苦着一张脸;帝都在前,他们却无法跨过这奔腾不息的大河。
  “义猛!取地图!”
  南岸孟津关笼罩在大火中,脚下渡口空荡荡,连一条渔船都没有;很显然,丁原也发现了赵云,干脆渡河后,把渡船也烧了个干净!
  这种情况,哪怕等对岸火势熄灭了,赵云也只能在北岸干瞪眼。
  所以,赵云只能找第二条路入雒阳,而且速度还要快,必须在何进反应过来之前,不然,他就会被阻隔于关隘之外,进不了雒阳。
  “州牧!”
  典韦赶紧将一张地图,在河石上铺开,对岸火势很猛,亮如白昼,倒省了军士打火把照明。
  左丰、甄豫连忙凑了上来。
  赵云看着地图,对左丰道:“左天使,若我没有记错,当年先帝设立雒阳八关,有两座关城在河水南岸,这里是孟津关,那另外一处便是小平津关,天使可知小平津关具体位置?”
  (注:黄河在汉时称河水)
  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有导航系统、有卫星定位;这个时代出门靠走,去一个地方,不是拿着地图就可以,还得有人给你指路。
  赵云虽然知道小平津关与孟津关都在河水南岸,可具体位置他却不知道,而他麾下的人都是北疆的,这辈子还是第一次来京都。
  听赵云问起,左丰一拍脑门,道:“瞧咱家被丁原气得!多亏州牧提醒,我们可以走小平津入京,咱家知道怎么走!”
  左丰作为皇帝下诏的天使小分队队长,时常奔波各地,小平津关作为帝都八关之一,他岂能没走过?
  …………………雒阳,皇宫。
  孟津关火势凶猛,西南三十里外的雒阳,也能看到映红的半边天,京都皆惊。
  永乐宫中,殿内灯火通明,何进龙骧虎步进入大殿,对凤榻上的何婉拱手道:
  “启禀圣淑,前将军董卓兵进上林苑,东郡太守桥瑁进军成皋,都尉毋丘毅与新军校尉王匡领新军驻军偃师,并州刺史丁原携三万大军更是火烧孟津关,实乃群情激愤,臣恳请圣淑下旨,尽诛阉宦,平息众怒!”
  闻言,何婉凤眼圆睁,抓起案上玉简朝殿中何进砸去,气得酥胸剧烈起伏,怒喝道:“何遂高,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何进,字遂高!
  何进不闪不避,任由玉简砸在身上,躬身说道:“圣淑,众怒难犯啊!”
  “众怒难犯?你以为哀家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你召来的吗?”
  何婉怒不可遏,指着何进冷冷道:“何遂高啊何遂高,你当真是丧心病狂,你是嫌这个天下还不够乱吗?你把这些外军召入京中,若他们心怀异心,你就是大汉的罪人,你知道吗?罪人!”
  何婉说到后面,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咆哮。
  何进心神一颤,袁绍当时给他建议时,他只想到可以震慑妹妹逼其下旨诛杀宦官,倒没有考虑召集来的这些人,会不会起异心。
  但人都召集来了,他只能硬着脖子道:“他们皆是大汉的忠臣良将,只为诛杀祸国阉宦,重振朝纲!”
  何婉怒极反笑,道:“忠臣良将?你何遂高知道什么是忠吗?你现在这是逼宫,就是最大的不忠!哈哈哈!你这样的人配谈忠吗?”
  何进被呵斥的拱手无言。
  何婉玉面含霜,咬牙切齿的低吼:“滚!”
  …………..
  …………..何进垂头丧气地走出永乐宫。
  他恍然惊觉,自己做了一件蠢事,若真如妹妹所说,携大军入京的这些人心怀异心怎么办?
  董卓在上林苑虽然只有三千人马,可在绳池还有五万大军。火烧孟津关的丁原也有三万大军,此刻应该已经向雒阳城东圉乡进发,而圉乡距都城不足二十里,卧榻之侧也!

  想到这些,何进感觉事情的发展,似乎超出了他的预知,内心变得忐忑不安。
  回到大将军府,一众等他消息的士大夫,围了上来,作为新晋士人领袖的袁绍,率先开口对何进期盼道:“大将军,太后可否同意了?”
  一见袁绍,何进就想到召董卓这些外军入京,都是袁绍给他出的主意,不禁冷哼一声。
  何进不理袁绍,对谏议大夫种劭道:“种大夫,劳烦亲自去趟上林苑,令董卓撤往河东,进剿白波贼和于扶罗!”
  刚才被何婉一顿臭骂,何进现在最为忌惮的就是董卓,因为董卓是有前科的。
  今年三月,皇甫嵩在三辅平定了以王国为首的西凉叛军。
  当时,皇帝刘宏病重,让董卓交出兵权去并州上任,可董卓不干了,说要带着兵马去并州上任。
  对此,皇帝自然不同意,而董卓抗命不遵,带着兵马停在了河东。
  后来,皇帝驾崩,这事就不了了之。
  直到一个月前,他听了袁绍建议,把董卓召来了京畿。
  “诺!”
  种劭闻令,躬身应诺。
  其实,一开始,种劭与曹操、陈琳等人,就曾极力劝阻何进,不能召外军入京!
  但何进最信任的是士族代表袁绍,偏要一意孤行,他们也只能摇头叹息;现在何进让他去传令董卓撤军,种劭连忙赶去,心中暗道:希望董卓能听话吧!
  何进派种劭去令董卓撤军,袁绍顿觉何进诛杀宦官的心似乎动摇了,急忙至何进面前,拱手道:“大将军,古语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既已行兵谏,形势已露,焉能回头!大将军忘闻喜侯乎?”
  袁绍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教导我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大将军你逼宫的事情都干了,形势已经露出来了,那么就无法回头,你难道忘记了闻喜侯的教训吗?
  闻喜侯,桓帝时期外戚窦武;桓帝死后,因无子,窦武以外戚的身份,将年仅十二岁的刘宏推上帝位,因拥立之功,窦武出任大将军,封闻喜侯,权倾朝野,与现在的何进完全无二。
  桓帝在世时,也是宠信宦官的主,窦武得权后,与何进一样马上就想拿宦官开刀;但因不听太傅陈蕃的建议,致使谋划泄露,兵败自杀,被枭首于雒阳都亭,显赫一时的窦氏一族尽皆被诛。
  现在,袁绍用窦武的下场,来提醒何进不要忘了前人的教训,因为今天的你,与二十年前的窦武何其相似!
  但何进还是显得犹豫不决,他脑中一直响起妹妹的一句话:你配谈忠吗?
  何进知道,若他执意杀宦官,那他与妹妹就完全撕破了脸皮,兄妹俩必定反目成仇。
  “报!”
  一声长长的唱报,打断了何进的思绪。
  厅中众人也齐齐望向奔来的甲士。
  “启禀大将军,丁刺史急报!”
  甲士在何进面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书信。
  何进拿起书信,甲士躬身退出,袁绍等人又齐刷刷看向何进,都好奇火烧孟津的丁原,能传来什么急报。
  何进展开书信阅览后,面色铁青,怒道:“丁建阳在信中说,赵云携数万白袍军,就在孟津北岸!”
  “甚?”
  袁绍惊呼一声,他与何进可没有召千里之外的赵云入京。
  经过短暂惊疑,袁绍嘴角微微上扬,暗道:当真是天助我也!
  厅中众人面面相觑,都没有想到远在北疆的赵云,怎么也跑雒阳来凑热闹了?
  而且还是数万白袍军?
  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一两万白袍军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白袍军善战之名远播,这些年,战鲜卑、定代北,去年平幽乱,从无败绩。
  特别是赵云,一个多月前,更是因此人在朝中闹得不可开交。
  皆因当时,临朝摄政的太后,一言而决,敕封赵云为幽州牧,当时群臣反对,闹得沸沸扬扬。
  最后,铁了心的太后,还是颁发了圣旨。
  圣旨颁发后,群臣也把这事暂时放下,都知道当务之急是先诛阉宦,只要打倒宦官,士人掌权,大可到时候再迫使太后撤了赵云。
  但现在,赵云居然领军入京了,让他们瞬间意识到,赵云应该是太后私召进京的,不然太后为何决意敕封赵云为幽州牧?
  再想到,一些关于赵云是赵阉子侄的传闻,更加认定他们心中的想法。
  “卑鄙小儿,竟敢兴兵入京,真是不知死活!”
  在场的袁术闻言,当即破口大骂,一个出身卑贱的小儿,上个月竟受封幽州牧,这让他气愤不已。
  最近忙着诛阉宦,本来都抛之脑后了。现在听说赵云居然领兵快到京城了,顿时令袁术大怒。
  一旁细眼长髯的曹操,瞟了一眼怒气滔滔的袁术,见怪不怪;袁术以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嫡子为傲,就连眼下名望颇高的袁绍,他都瞧不上,更何况出身草莽的赵云。
  曹操出身沛国曹氏,祖上虽然有阉宦的污点,但也是真正的士族,他倒没有看轻赵云,在他看来,英雄不问出处!

  赵云战黄巾,平常山,入代战鲜卑,固北疆,功勋卓着。这样的人,曹操只有无限崇敬,并无半点贬低。但白袍军突然出现在河内,显然是太后召来与大将军抗衡的力量。
  只见曹操出列,对何进拱手道:“白袍军乃边军骁锐,赵云必是阉宦外援,趁其未至,大将军应当机立断,清君侧!”
  何进也不完全是草包,白袍军出现在河内,他终于想通,为何当日妹妹极力敕封赵云为幽州牧,原来是把赵云引为外援。若现在还不出手解决阉宦,那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他又不禁想起出宫前,妹妹对他咬牙切齿的模样;他知道以妹妹不服输的性格,必定会扶持宦官压制他,到时候宦官得权,真如袁绍所说,步了窦武的后尘。
  何进当即,道:“传令,诛杀阉宦,清君侧!”
  “诺!”
  袁绍等人闻言大喜,轰然应诺。
  显然,赵云的出现,使何进终于下了决心,他马上采纳了曹操的建议,答应出兵清君侧!
  随即,何进一道道命令下发,首先增派兵力严守雒阳十二座城门,严防入京的外军。
  再则,派人追回本来要去叫董卓撤兵的种劭,改为命董卓阻击赵云。
  又令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虎贲中郎将袁术、右校尉淳于琼等诸将,各领本部人马,随他入宫清君侧…..


  (https://www.skjwx.cc/a/75049/75049768/15151337.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