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168章 有粮才是王道

第168章 有粮才是王道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
  代城。
  赵云治下各县所募兵员,已在前往飞狐牧场的路上…..
  最近,赵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不禁在郡府内,唉声叹气。
  “唉!”
  长长叹一口气,拇指揉了揉太阳穴,显得一筹莫展。
  如今,各县新兵即将抵达飞狐牧场,训练新兵的任务,不用考虑也是交给高顺,可高顺现在驻守在平城塞。
  而要把高顺召回来,就必须派一员大将,接手平城塞防务。
  但平城塞乃是严防拓跋鲜卑的要塞,几个月前吕布撤走,高顺赶紧顶上。
  为此,拓跋鲜卑依旧蠢蠢欲动,直到赵云从幽州战场回来,拓跋鲜卑才打消入侵平城塞的打算。
  也就是说,平城塞必须派去一名智勇兼备的大将驻守。
  当下,在代城领校尉职的只有虞虎,其他如典韦、魏越、杨成、萧山…..等人都是司马职,根本不够资格领一营天狼骑镇守平城塞。
  虞虎虽是校尉,可和他的名字一样容易犯虎,让虞虎接替高顺,赵云真不放心。
  而魏越等人,就算派去,资历尚浅,肯定压不住和他们同为司马职的另外五个司马。
  至于典韦更不行,他最适合做亲卫大将,放在边关就有些浪费了。
  于是乎,没有合适的人替换高顺,就成了赵云这几天最烦的事情。
  真是摊子越大,对人才的需求就越大,这是赵云的切身感受。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虎卫恭敬的声音:“启禀府君,曹郡丞求见!”
  “请!”
  赵云对门外道了一声。
  这几年,曹性担任郡丞一直兢兢业业,使赵云在政务上轻松了很多,代郡各地也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赵云深知,这一切都有曹性的付出,特别是今年代地大丰收,收上来的粮食就有数十万石,差不多可以填平安置在平城六万百姓所耗费的粮食;使代城府库里依旧还有二十万石的存粮,不然赵云都要从广昌调粮了。
  少顷,曹性进入厅中,赵云看着顶盔披甲,一身戎装的曹性,吃惊道:“子善,你这是?”
  因为他已好几年没有看到曹性披甲,都差点忘了曹性是位勇猛善射的骁将了。
  “末将曹性,参见府君!”
  曹性对上首赵云,抱拳道:“末将知道,府君最近一直在为谁去换下高长吏而伤神,末将请命镇守平城塞!”
  听到曹性请命,赵云双目一亮,是啊!我怎么把子善忘了。
  眼下,曹性确实是最适合接替高顺的人选。
  首先,资历够老,且智勇兼备;再者,代地政务已上正轨,而今又有自己坐镇代城,政务一方面倒不会出乱子。
  但想到曹性之子曹承,昨日才出世,赵云不忍道:“子善麟儿尚在襁褓之中,若你就此远赴边关,我于心何忍?”
  赵云现在也是做父亲的人,能深刻体会那种分别之苦,赵胤刚出世时,他可是整整陪在身边寸步不离半个月。
  “府君,代郡安宁,末将才有家!”
  曹性语气铿锵,他虽心有不舍,可只有保住代郡的安宁,他的孩子才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成长。
  赵云很动容,他走到今天,正是有这么一群生死兄弟的默默付出。
  他不是矫情的人,当下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派曹性去平城塞,当即道:“曹性听命!”
  “末将在!”
  “着汝前往平城塞,接替高顺!”赵云取出一枚兵符,走到曹性面前郑重递出。
  曹性单膝跪地接过兵符,抱拳道:“末将领命!”
  “子善!保重!”
  赵云握住曹性的手。平城塞距离代城四百多里,在这个出门靠走的时代,也是极远了。
  “府君保重!”
  曹性反手握着赵云的手,这些年,二人早已结下深厚的兄弟之情。
  第二天,曹性告别妻儿,领着数十骑,向西北方向的平城塞疾驰而去。
  曹府里,苏薇抱着刚出世的孩子,哭成了泪人儿。
  …………..
  两天后,代郡境内各县新兵陆续抵达飞狐牧场,因高顺还没有回来,赵云只能亲自前往飞狐牧场主持大局。
  飞狐牧场是赵云的专用练兵场,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完善,在草原中心位置,搭建了一排排营房,总计近两千间营房。
  营房外围有寨墙围拢,出入只有一道寨门,俨然成了一座军城。
  此时,大概是亥时(晚上9点到11点之间)的样子,军城里的老兵,新兵都已歇息,只有一队队值夜的甲士,打着灯火,在城中巡视。
  主帅营房里,油灯下,赵云正在翻阅各县送来的兵员数目表。
  代郡境内九县,这几年都在募兵,和赵云的预想一样,三十多万百姓中仅募得五千青壮。
  所以,现在赵云最期待的是广昌、灵丘两地的募兵数量,因为广昌、灵丘两县人口本就富足,而且这些年中山几乎就没有征过兵,再加上有今年几万雁门难民的加入,所以兵员应该是最多的。

  阅览完送达的兵员表,赵云不禁想起粮食的事情。
  现下代城仅剩二十万石粮食,平城塞驻军、九阳关驻军,各县维持治安的县兵以及一众官吏的消耗,都要从这笔粮食里面支出。
  他仔细算过,养一万步军每年就需要二十万石粮食,但这只是吃的,像衣袍、兵器、装备等等军需物品,还得另算。
  而骑兵就更不得了,以一万骑兵为例,人吃马嚼的消耗就是步兵的三倍之多,而且这还是在有空中草原提供草料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一支万人骑兵,一年就是不打仗,光粮食消耗就要六十万石,以现在物价折算成五铢钱,就是三亿钱,而这还仅是吃的。
  所以,骑兵绝对是冷兵器时代,最烧钱的兵种。
  去年,天狼骑在中山折损两千多骑,现在赵云麾下还有近八千铁骑。
  但这次募兵,赵云不打算再增加骑兵数量,首先骑兵消耗实在太大,这对代郡是巨额的负担;再则,牧场上只剩三千战马可用,只能作为骑兵后备战马。
  粮食方面,广昌还有近五十万石,所以这次募兵,赵云已命广昌、灵丘两地新募之兵,顺便从广昌运送二十万石粮食至飞狐牧场,作为牧场军需。
  这样一来,代城的粮食和广昌剩下的粮食,一共也就五十万石的样子。
  而这五十万石粮食,看着不少,但最多只够支撑到明年四月,也就是大概皇帝刘宏死的时候。
  所以,向中原购粮,也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钱财方面,去年贩卖战马的五亿钱,代城内还剩两亿钱左右。
  而去年从卢奴搞到的十二亿钱还未动,总体来说,他手上还是有钱的。
  今年年初,因幽州战事,后来又忙于安置难民,赵云也未让苏双入中原购粮。
  而此时,已是九月,天下各地秋粮都已秋收入仓,正是购粮的最佳时期。
  所以,在两天前,赵云已派魏越领一千飞狐军扮作护卫,五千民夫作为劳力,随同苏双南下购粮;赵云给苏双的命令是,给你十亿钱,花完再回来!
  毕竟大乱将起,广积粮才是王道。
  …………….
  又过了数日,平城新募之兵,在高顺的带领下,踏上飞狐牧场。
  当日,曹性急赶至平城塞,高顺与曹性交接完毕后,便急忙回赶。
  在高顺路过平城时,正好遇到新兵即将向飞狐牧场进发。
  于是,高顺就带着新兵赶往飞狐牧场。
  这次在平城六万百姓中,总共募得三千青壮;但也不是说六万百姓里只有三千青壮。
  因为募兵而非征兵,募是自愿,若是赵云强制征兵,代郡三十多万百姓,加上平城、广昌、灵丘三地的百姓,他可以征得五万兵员。
  但非到必要时候,赵云还是以募兵为主,不会强制征兵。
  高顺到了牧场,赵云就轻松了很多,将八千新兵全部交由高顺编练。
  而他则负责老兵常规操练,如今,魏越带走了一千飞狐军,牧场还有六千五百名老兵。
  在等待中,押送着粮草的广昌、灵丘两地新兵也踏上了飞狐牧场。
  广昌、灵丘两地不负赵云所望,幕得一万青壮。
  至此,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募兵,落下帷幕,赵云共募得一万八千新兵。
  新兵全部抵达,就要开始第一轮选练,不符合要求的,将淘汰成为辅兵。
  而第二轮选练,则会根据士兵擅长的领域,进行刀盾兵、枪兵、弓兵、弩兵、杂兵、力士……等多种兵种的分类。
  完成前面两轮,新兵才是真正的兵。
  而兵种分类完成后,就是大练兵。
  赵云有高顺这个练兵总教头在,自然当起了甩手掌柜,在十月的时候,回了代城…..


  (https://www.skjwx.cc/a/75049/75049768/15151347.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