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74章 空中草原

第74章 空中草原


第二天,赵云领着八千新兵外加一千二百突骑老军,四千战马,三万只羊,向西南方飞狐峪进军。
  代城只留下了一千从九阳关调回的内地黄巾军降兵,由成廉率领负责驻守代城,任代城校尉。
  代城距空中草原一百二十多里,路程虽然不远,可飞狐陉这条路实在太难走,北上赴任时赵云就领教过了;这一次带着四千战马和三万只羊,队伍拖拽足有二十多里,直到第四天中午,才全部登上空中草原。
  登上空中草原,眼前豁然展开万里平川,一片浩无际涯的大草原横空出世……….
  赵云的眼睛有些湿润,他看到这个熟悉的画面,后世模糊的记忆开始变得清晰,他曾踏上过这里,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可时间却跨越了一千八百多年,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时间。
  高顺、左髭、虞虎也被这群山之巅的草原所震撼,他们完全没想到在茫茫山海中,居然还有一块如此广阔的草原。
  此时才三月,草原上还有未化尽的的冰雪,满地枯黄,可依旧能想象到夏日的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所有人都被这上天的恩赐而震撼,驱赶上来的战马和羊群,好似回家了一样,欢快的奔行在草原上,这里将是它们的家园,繁衍生息的乐土。
  空旷的草原上,突然从前方跑来几骑快马,当他们看到近万白袍军士后,调转马头就跑。
  “那应该是苏双和张世平,留在此地为其牧放的马仆。”
  赵云轻踢乘风马腹,一下窜了出去,他准备跟上去看看,苏双和张世平在这里到底有多少家底。
  “驾!”
  赵云一动,身后一千两百突骑策马跟上,轰隆隆追去。
  高顺、左髭、虞虎三人领着兵马向草原深处行进,这里将是代郡的练兵场。
  “轰隆隆!”
  轰隆隆的马蹄声,打破了空中草原的宁静,一直犹如世外桃源的牧场,突然出现一支大军,吓得苏、张二人的马仆亡魂皆冒,数人打马如飞,可他们怎么可能跑得过神驹乘风。
  赵云不想轻易害人性命,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大喝道:“某乃代郡太守,尔等还不速速下马!”
  几乎和赵云平着奔行的数名青衣马仆一听,吓得不敢再跑了,太守亲临,后面还有一支虎狼般的骑兵,吓得赶紧勒缰,待战马缓缓停下后,滚落马鞍,五名马仆跪在草地上,心惊胆战道:“小人不知是太守亲临,有罪!”
  “看到官军,为何要跑?”赵云勒住马缰,呵斥道。
  “小人心生恐惧!”
  五个马仆跪伏在地,几乎吓得快哭了。看到这么多兵马,突然闯入,是个人本能就是跑。
  “起来吧!”赵云也没有跟几个马仆过不去的心思,对他们道:“带本将去看看你们的马场,对了!这里已经复归官府,这里的一切,包括你们都为官府所有,知道了吗?”
  赵云这话,其实和土匪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是是是!”
  五人连忙称是,他们只是马仆,这里的财产也是苏、张二人的,官府要拿,他们可没有反抗的心思,只要能保住小命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五个马仆在前带路,奔行没多久,就来到了苏张二人的马场。
  位置在空中草原中心,这里搭建了一些供马仆居住的茅草屋,还围了一个直径许里的牧圈,牧圈内大概有三百多匹战马,以及数千只牛羊。折算成五铢钱应该在四五千万钱的样子。
  这对赵云来说,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一旁百多个战战兢兢的马仆,赵云看其个个身体壮硕,便打算纳为己用,反正这些人熟悉这里,正好可以帮到他。
  接盘苏张二人马场后,赵云决定就在草原中心这个位置,驻扎大军,打算在这里练兵的时候,筑一座军城。
  ………….
  时光飞逝,一晃两个月就过去了!
  天气变暖,草长莺飞!
  草原变成了绿色的地毯,花开遍地,美轮美奂………
  羊群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牧放,雄壮的战马载着健儿飞奔而过。
  震天的呼喝声响彻四野,由一千突骑老军为骨干,组建的五千骑兵,在高强度训练。
  突骑,其实是幽州边地骑兵的统称,比如历史上白马将军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也是突骑的一部分。
  赵云在空中草原组建这支新骑兵,遂以空中之意延伸,空中就是天;而他对这支骑兵寄以厚望,希望像狼一样攻势凌厉,遂名:天狼骑!
  剩下的两百突骑老军,作为赵云亲卫骑,时常跟随左右,命名:虎卫骑!是精锐中的精锐。
  至于另外四千步军,也有了一个新的称谓:飞狐营!因为此地还有一个名字叫:飞狐牧场。
  赵云这两个月一直待在空中草原,五千天狼骑由他亲自统领,在借鉴突骑的训练方法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未来历史上着名骑兵的训练方式。
  如今的他,正在犹豫不决一件事情,这是一件能将骑兵,推上冷兵器时代霸主地位的神器:双边马蹬!

  这个时代的骑兵,有高桥马鞍,却没有双边马蹬,因为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双边马镫,是在东晋时期,距现在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对于汉末来说双边马镫就是跨时代的大杀器。
  而在没有双边马镫借力的情况下,组建骑兵对于兵员的选择是最困难的,这也是大汉为何只有比邻草原的边疆地区才有骑兵,而内地基本没有的原因。
  首先内地缺马,马就相当于后世的豪车,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
  在内地骑过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下用这些人组建骑兵,连保证不从奔跑的马背上掉下来都需要练很久,更不要说在马背上挥舞兵器冲杀。
  这也是赵云为何不在三千黄巾降兵中挑选新骑兵的原因,因为这些人来至内地连马背都坐不稳,那不知要练多少年。
  而代郡的本地新兵不同,代郡地处边疆,马是不缺的,虽然他们骑不了昂贵的战马,可普通的马驹是从小就能接触的,随便一个健儿都能跨马奔跑。当然他们的骑术也仅能保证不从马背上摔下来,还是无法和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民族相比。
  故而,现今骑兵作战,除了勇力非凡的勇士,普通的骑军士兵都是一手抓马缰,一手挥刀砍杀,并且双腿要死死箍住马腹,不然掉下来就只有一种结果,被活活踏死。
  哪怕是鲜卑人也是这样。
  当然,如果双边马蹬的出现就会改变这一切。
  骑兵史上最大的变革就是双边马蹬的出现,它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骑兵的双手不用再一直抓着缰绳来驾驭战马,双腿终于不用再像以往那样,需要紧紧夹住马肚子来保持身体稳定。
  这样,骑士就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做各种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尤其可以在披挂重甲、使用大型武器的情况下,肆意在马背上做左右多方向、多角度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或躲闪等复杂的格斗,而不用减速或担心掉下来,而这在没有装双边马镫前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草原民族引以自傲的奔马骑射,在有了双边马镫,将不再是神话。
  可以说,双边马镫为冷兵器军事带来了彻底的变革,将骑兵推上冷兵器时代真正的霸主。
  正是因为明白双边马镫的恐怖,所以在常山,以及之前在对付鲜卑骑兵时,赵云都没有发明双边马镫,因为这杀器就是一件,看一眼就能被学去的东西。
  那时他的实力太弱,没法组建自己的骑兵,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提前让这件大杀器现世。
  否则,对农耕民族将是巨大的灾难。
  如今组建了骑兵,他也还是不放心,害怕被泄露出去,故而一直犹豫不决。
  思忖再三后,赵云还是决定暂时不让双边马镫现世;首先代郡地处边关,骑兵自然不缺,只要双边马镫不出,中原想要组建骑兵没有十年之功,绝对无法与边军骑兵匹敌,这就是他的天然优势。
  就算要祭出双边马镫,赵云也要在一场足够左右天下格局的大战中出现,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
  当然马蹄铁,这件神器,很快就会在天狼骑中出现,因为保护战马,是刻不容缓的。
  …………
  常山郡,真定城。
  在去年黄巾起义平复后,皇帝刘宏因不满常山王刘暠畏惧黄巾贼弃国逃往中山国避祸,直接撤销了刘暠的王爵,将常山撤国设郡。
  刘暠在中山得知自己封国被撤消后,郁郁寡欢,不久病逝中山国。
  常山郡治所如今设立在真定城,并未回到原来的元氏城,概因在元氏以西的黑山中,张燕又拉起一支队伍,比之前实力还强,有五万之众,时不时就钻入东边的常山郡劫掠一番,而大队郡兵一去,张燕马上退回大山中,小队兵马一去,直接被张燕干掉;这种游击战术,搞得新任太守唐瑁和郡丞沮授非常头疼。(历史上,唐瑁本来应该去会稽郡出任太守,可因赵云加入平灭黄巾,导致常山相孙瑾早死,已经让历史出现了一些偏差。不过对历史的大方向还没有太大变化!)
  被张燕这么一糟蹋,常山南部诸县又开始闹饥荒了;而去年那四十万石粮食早就没了,今日唐瑁给了沮授一个任务,让沮授再去找女陶朱甄姜看能不能弄一批粮食过来,救济南面诸县的百姓。
  沮授心里是非常不愿意去的,现在常山府库一分钱都没有,他怎么开口?不过想到南面饥肠辘辘的百姓,他还是硬着头皮来到甄氏豪庭外。
  沮授毕竟是郡丞一郡的二把手,甄姜自然也不能让沮授吃闭门羹,仆人将沮授请进了会客厅。
  今天甄姜的心情很好,她马上就要卸下甄氏在常山这边的商务,去她最想去的地方。
  她走路都好似带着风,绝美的脸庞带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
  她会见了说话吞吞吐吐的沮授,听沮授说完,她皱着秀眉,一脸为难的告诉沮授,她这几天就会离开常山,家里会派一位族中叔伯来接手甄氏在常山的事务,她表示非常抱歉。
  沮授哀叹一声,告辞离去。心中暗道:“子龙若在,张燕岂能如此猖狂?子龙啊子龙,你是龙投大海,虎奔高山;而我却是山道险阻,举步维艰呐,唉!
  最近,沮授也听说了不少赵云在代郡的事迹。
  特别是常山酒肆里说书的,最喜欢讲的就是代郡太守赵云在北疆战鲜卑人的事迹;因为赵云本来就是他们心中的英雄,再加赵云是常山人,所以常山百姓都喜欢听赵云的故事。
  …………..


  (https://www.skjwx.cc/a/75049/75049768/15151441.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