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65章 民生之本

第65章 民生之本


岁末过后,便是新春。
  二月初的代郡依旧在一片银妆素裹中…….
  代城军营校场,新兵挥汗如雨的训练,他们也完成了换装,是统一的白袍,不过铁甲却是旷迟日久的事情;这时,赵云想起了去年赴代前左丰的承诺,也不知道这阉货会不会真让朝廷送两倍的兵甲过来。
  九阳峡内的九阳关,经过几个月的筑造已经初具规模,五丈高的关城犹如一道天堑横跨在九阳峡内,将代郡北部与中南部切断。
  高顺按剑伫立在关城上,凝视北方,古井不波的他,心中满是对九阳关的信任,有此关在,可拒鲜卑。
  代城郡守府。
  今天,苏双来了郡守府,是赵云把他传唤来的;因为去年张世平的事,苏双害怕了好几个月,以为会牵连他,可赵云恩怨分明,根本就没有为难他。
  如今赵云突然传唤他,虽然不像去年那样害怕,但紧张还是难免的。
  郡府前厅,赵云身上披着一件黑羊袍,正在翻看几个月来的军队消耗清单,令他眉头不展。
  特别在是年前新募八千新兵后,消耗直接翻了一倍多,赵云不禁感叹:当家才知米粮贵啊!
  白袍军现在一万三千人,以每个士兵每天六斤(汉斤,相当于现代三斤)算,一天就需要六百五十石粮食,以现在六百钱一石粮食折算成五铢钱,就是三十九万钱一天。
  但是,赵云手里基本没有粮食,如今士兵吃的都是羊,每天就需要消耗近三百只羊,随着粮食价格暴涨,羊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成年公羊已经在一千八百钱一只;折算成五铢钱就是每天五十四万钱的消耗,这还只是军中消耗,八千多鲜卑女人虽然赏赐出去五千多人,可这些人依旧需要代郡府库出粮养。
  几个月下来,硬生生吃掉了四万多只羊,现在赵云手上已不足七万只羊。
  他也想过将羊卖掉换成粮食,这样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可想想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首先这么多羊贩入内地就要花很大的人力,而且还不一定卖个好价钱。
  所以,赵云准备卖点硬货:战马!
  如今,已到二月,天气会一天天暖和,冰雪融化后,南下内地的飞狐陉就能通行,赵云找苏双来,就是想将战马出售一批,从内地世家手中换取粮食。
  不过,赵云不想把战马卖给苏双,而是想利用苏双马商的路子,帮他卖战马!
  苏双低着头步入郡府前厅,偷偷抬眼看了一眼上首的赵云,拜倒道:“小人苏双拜见太守!”
  “苏先生请入座!”赵云放下手中账本,虚手一引下首侧边坐席。
  “谢太守!”苏双非常拘谨的跪坐下来。
  “苏先生,本将有一事相托,不知先生愿否?”赵云看向苏双。
  “太守请吩咐!”
  苏双再拜,暗道:太守会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难道是……?以商人的敏觉,苏双大致猜到了一些。
  “苏先生不必拘谨!”
  赵云看出了苏双的拘谨,和煦笑道:“先生是幽冀有名的马商,本将手上如今正好有一批战马欲出售,所以想请先生帮一下忙!”
  果然是想卖战马,却又没有贩卖的路子!苏双心里明了,刚刚赵云说有事相托,他就是猜到了是战马的事情。因为他是做贩马生意的,赵云手上又有战马,这就不难猜出赵云找他的用意了。
  “小人愿意!”
  苏双虽然胆小,可他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赵云让他帮忙卖马,对苏双来说这就是和一郡太守搭上了关系,有了这层关系,那他在代郡这条路线贩马的生意就有了保障。
  接下来,赵云和苏双商量起了贩马的细节,这次赵云打算出售一千匹战马,其实卖战马也是他的无奈之举,但现在他手上唯一值钱的就是战马。
  苏双既然想搭上赵云这层关系,自然知道要拿出百分百的诚意;他告诉赵云,一千匹战马卖入内地世家豪族手中,一匹在十万钱的样子,也就是说一千匹战马可以卖一万万钱。
  赵云听后也是吓了一大跳,战马果真是宝贝疙瘩啊,一千匹可以卖一万万钱,那不就是一亿钱吗?如果有了这一亿钱,那代郡日子就好过了,他也没有那么愁了。
  不过苏双告诉赵云,一次贩一千战马南下,首先太显眼,容易招人铤而走险,引起麻烦;第二就是一次贩太多,内地世家豪族必定会趁机压价。
  赵云闻言,微微一笑,这就是饥饿营销嘛,看来古人也深谙此道精髓。
  最后,赵云和苏双商定,每次向南贩一百匹战马,随行人员由赵云配备一百战力强悍的亲卫骑;有曾经跟随赵云在常山转战的亲卫骑相随,安全自然没有问题。
  当然,苏双也不是白干,赵云承诺给苏双每匹百分之五的提成,也就是说苏双把战马卖的越贵他拿到的提成就越多。
  听赵云这么一说,苏双感觉比自己贩马还合算,以前自己贩马,光护卫就是一大笔开支,而且还担心被贼匪打劫,人马两失;而帮赵云贩马,其他的开支他一分没有,只需要跟着去就行,而且还有官方这层身份,根本不怕被官方刁难。

  他不禁在想,我把这一千匹战马卖掉,少说也要拿五百万钱干净钱。
  ………….
  满心欢喜的苏双,离开郡守府后。
  没一会儿,曹性和雍召来了,赵云知道一定关于耕地的问题。
  代地这些年因为鲜卑人频频南下骚扰,代地百姓便无法安心耕种,致使人口锐减,世家逃离,留下大片荒芜的土地。
  如今赵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代郡北部,力保代郡中南部安定,就是为了恢复代地中南部的农耕,保证粮食安全。
  如今虽还未到播种时节,但代郡中南部地区,已经由官府带头开荒造田,完全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而且洗劫鲜卑人的三万多头黄牛,也陆陆续续分发各地,赵云今年是发了狠要把粮食产量搞上去。
  赵云深知,粮食是民生之本,有了粮食他才能吸纳内地流民,使辖下人口增加,他才能扩军增强实力,有了实力才能应对即将来临的诸侯混战。
  曹性、雍召二人刚跪坐下来,赵云马上问道:“各县都还顺利吧!”他问的是各县开荒造田,在冰雪覆盖下,开荒造田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雍召满脸笑容,激动道:“托府君的福,有三万余头牛犁地,效率翻了数倍,照这么下去,各县耕地要翻几倍。”
  耕地翻倍,将来秋收产量自然也会大增,听到这个好消息,赵云也是心头激动,对二人拱手由衷道:“辛苦你们了!”
  二人连道不苦,曹性道:“府君,末将与雍令君前来,是关于如何分配新田的问题。”
  耕地开出来,自然是要分配给百姓耕种的,然而该怎么分配,二人就需要与赵云商讨。
  曹性一直以末将自称,可见他还是想要回归军中。
  分配新田这个问题,这几天赵云也在思考;汉承秦制,土地私有化,并且可以自由买卖,这也为豪族明目张胆兼并土地提供了合理化,作为穿越者,赵云知道汉末乱局最大的原因,就是豪族大量兼并土地,使得无数百姓破产,加剧了社会矛盾。
  不然为何张角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爆发了席卷天下的黄巾起义。
  而代地因外族入侵,当地豪族逃离,对于赵云来说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因为没有豪族掣肘的代郡,赵云能更好的施政。
  他想过趁着这次机会,将代郡土地收归官府,然后再以租种的方式分配给百姓,也就相当于土地国有制,能有效防止土地兼并。
  然而,他很快又放弃了这个美好的想法,土地私有制在大汉早已根深蒂固,在这个皇帝与豪族共天下的时代,未来他想要走得更远,就不能破坏土地私有这个规矩,一旦破坏,他就是天下世家大族的公敌。
  况且代郡百姓手中本来就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若是赵云拿走了他们爱到骨子里的土地,赵云可能就在代郡待不下去了。
  所以赵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原本在百姓手中的土地,不管多少依旧属于百姓私有,而新恢复的耕地则收归官府,以租种的方式分配给百姓,如此就能保证恢复的耕地不被兼并。
  赵云说出自己想法后,二人也认为这是一个保证恢复的耕地不被兼并的法子,同时也能保障上缴的赋税,
  至于怎么具体分配上,三人一至认为,应该以人口分配,也就是说只要是代郡的人,每个人都有分得耕地的权利,使人人有地耕,而人口越多的家庭,那么土地分的就越多,因为劳动力多嘛,这样就能防止耕地荒废的问题。
  但关于分给每个人多少土地,就要等土地丈量后统计出来才知道。
  耕地分给百姓耕种,当然不可能白给,毕竟赵云还要养兵养吏,这就涉及到赋税的问题。
  汉承秦制,赋税主要分三种:田税、算赋、力役。
  田税又叫耕地税,是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纳的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时高时低,代地如今是三十税一,这已经是非常低了。
  其中,最让百姓苦不堪言的其实是算赋,又称口钱,说白了就是人头税,国家规定:凡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需缴纳一百二十钱,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二十三钱;这就造成了老百姓不敢生,养不起的局面,也就是制约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至于力役,就是每年都要无偿参与一个月的苦力劳动。
  然而,在当今败坏的朝政下,各种苛捐杂税更是层出不穷,很多百姓宁愿卖掉土地,成为豪族名下佃户,都不愿意自己耕种,这也就更壮大了豪族世家。
  代郡现在最需要的是修养生息,赵云决定保留耕地税和力役,取消百姓深痛恶绝的算赋,以及一系列苛捐杂税,予民生息。
  商定赋税后,赵云特意强调了即将展开的春耕,对二人道:“春耕乃民生之本,善耕乃生存之道,吾为代地之长,自当亲率之!”
  赵云这句表达了他对春耕的重视,同时告诉二人,他也要亲自参与春耕。
  ………….


  (https://www.skjwx.cc/a/75049/75049768/15151450.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