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59章 以血来还

第59章 以血来还


松涧峡的大火整整烧了三天,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灰烬,拔都和他的七千铁骑全军覆没。
  赵云领着麾下五千代军没有直接回高柳城,而是去了丰原。
  丰原就是拔都扎营的地方,留守营地的鲜卑人没有等回拔都,却等来了两千突骑,全是老兵伤卒的拔都营地,被以摧枯拉朽之势端掉,一个鲜卑人都没有跑掉,营中万余牛羊成了赵云的战利品。
  押着这批战利品,赵云才回到高柳。
  见赵云不仅凯旋归来,还押着上万头牛羊回来,高柳百姓顿时高声欢庆………
  此战,赵云不损一兵一卒全歼七千鲜卑铁骑,外加鲜卑第二勇士拔都,赵云的声望在代地跃起…..
  这是多少年来,代地从未有过的大胜,赵云成了他们心中的希望,鲜卑人的克星。
  而且,赵云还是第一个敢反过来劫掠鲜卑人的太守,这样以牙还牙的太守,才是代地最需要,最解恨的。
  这不,回到高柳第二天的赵云,又把一众将领召集起来,商议北上劫掠鲜卑部落的计划。
  郡守府大堂上,赵云对一众将领振奋道:“眼下,扶罗韩领大军去了上谷,那么他的领地必定空虚,正是我等千载难逢之机。”
  众将一听,个个磨掌擦拳,都嚷着要大干一场。
  “高长吏,你一直在长城防线,对长城外鲜卑部落位置应是我们当中最清楚的,所以这就需要你把这些部落的大致位置都列出来!”
  接着,赵云笑道:“高长吏给你两天时间够吗?”
  高顺拱手道:“一天足矣!”
  “哈哈!”
  赵云对众人笑道:“看到没有,高长吏比我们还着急啊!”
  众人哄堂大笑!
  …………
  一天后,阴沉沉的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两千突骑出高柳城,直接北上……
  达尔部。
  达尔部是一个距长城八十里的中型部落,人口在一万五千人左右,他们占领方圆近百里的草场;这里曾经属于大汉,不过在多年前就成了达尔部的地盘,他们的部落首领叫拔都,就是那个被赵云玩得团团转的蠢驴。
  拔都已经死在了代郡,可达尔部的人还不知道,她们正盼望着拔都带回丰厚的战利品。
  部落里,老人正在逗弄着孩子,说起他们年轻时,跟随檀石槐打得汉军全军覆没的荣耀,孩子们拍手大笑,扬言自己长大后也要像祖父一样将南边的汉人,抓回来当奴隶,为他们牧羊。
  而女人则忙活着手里的针线,时不时南望,她们在盼着归家的丈夫。
  “轰隆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小孩子弃了祖父,女人丢下针线,欢喜地向营地外跑去,往年这样的声音,就是南去的勇士归来了!
  老人坐在蒲团上,喃喃自语道:“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因为,在以前可都要在十月中旬之后才回来。
  “轰隆隆!”
  急促的蹄声越来越近,宛若滚雷,这时,奔驰的骑士渐渐映入眼帘,马蹄翻飞,踏得草飞泥溅…….
  “阿大!”
  很多小孩对着奔来的骑士高声呼喊,阿大是他们对父亲的尊称。
  越来越近,渐渐地看清一骑骑铁骑。
  “不是阿大!不是阿大!”小孩们大声嚷嚷了起来。
  “快跑!”
  女人们发现了异常,这些骑士身上穿的是铁甲,他的男人说过,铁甲是南人的利器。她们虽然难以想象南人为何会来草原,但她们知道南人是敌人,且对他们草原人恨之入骨。
  可惜女人们发现的太晚了,高速奔腾的铁甲骑兵,轰的一声就撞了上,她们感觉她们飞的好高好高……….
  只剩老弱妇孺的达尔部,很快就沦陷了,他们在咒骂、咆哮、怒吼…….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绝望!
  飞溅的鲜血染红了草地,那是一双双绝望的眼神…….
  她们终于知道南人为什么那么恨他们,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对待南边的汉人。
  恨吗?当然恨?
  悔吗?
  悔!
  “女人留下!”
  赵云跨坐在黑影上,倒提着滴血的龙胆。在他面前是五六千被驱赶在一起的老弱妇孺,在嘤嘤地哭泣着,恐惧的流泪。
  “将军!”周仓黑脸上带着怜悯之色,吞吞吐吐道:“孩…孩子也?”
  赵云冷眸看了眼周仓,指了指老弱妇孺群中的一个半大的孩子,对裴元绍道:“元绍,你去把那个鲜卑种带过来!”
  裴元绍得令两步上前,冲入人群中提起那个挣扎的孩子来到赵云面前。
  “放开他,给他刀!”
  裴元绍从来不会质疑赵云命令,扔给那孩子一把刀。
  看到刀,那孩子不仅不怕,马上就捡起来,咬牙切齿挺刀扑向裴元绍,赵云抬枪打落孩子手中的刀,对周仓怒道:“看到了吗周元福?我告诉你,收起你那分文不值的怜悯,今日…你不杀他,他日就是他提着刀来杀你的子子孙孙!”
  赵云深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就有鲜卑人,那是一个差点把汉人杀绝种的黑暗时代。

  赵云阴沉着脸,暴喝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
  “杀”字出口,顿时刀光血影….
  惨叫声不绝于耳,只有年轻的鲜卑女人才有资格活下去的,因为赵云需要人口,这些女人带入代郡,不仅能解决军士生理需求,还能生养。
  数个时辰后,达尔部成为了历史,一千多个年轻的鲜卑女人和草原为奴的汉人,赶着数万牛羊缓缓向南,从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不再适合她们。
  当赵云回到长城的时候,三千步军已经等在了那里,一个个激动地看着漫山遍野的牛羊和狂野的马群,以及颇有异域风情的鲜卑女人。
  而那些在草原为奴的汉人,无不嚎啕大哭,他们终于回家了!
  接下来半个月,赵云领着突骑横扫高柳以北两百里,东西八百里的草原,灭掉大大小小部落三十余个。
  解救出在草原为奴的汉人两千余人,获得了牛羊二十万头,马匹两万多匹,金银上千斤,皮货上百万张,以及年轻鲜卑女人八千多人,其它的杂物更是不计其数…..
  高柳城。
  郡守府大堂里,赵云并未沉浸在获得大量物资的喜悦中,而是提出将治所迁入代县的想法。
  代县,位于代郡南端,紧邻中山国广昌县,远离边关,距此地高柳有数百里之遥。
  这半个月来,赵云从草原获取的战利品,已在小小的高柳城内堆积如山。
  赵云意识到,高柳并不适合作为治所,首先,高柳城在代郡最西北边,属于边城,不利于治理代郡各县;而且高柳城太小,限制了高柳的发展,又处于战争高发区,很难有稳定的发展空间。
  而他看好的,则是高柳东南四百里外的代城,因为代城原本就是代郡的治所,后来为了方便代郡太守抵抗鲜卑人才把治所移到了高柳。
  而且,南边的代城不仅大,六百多年前还曾是代国的王城,坐落在恒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汇之处的盆地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
  况且,代城也是代郡人口最多的县,全县有五万多人,又远离边地,有足够安全的环境发展。
  同时飞狐陉北端就在代县地界,接连内地,可以用牛羊、战马换取内地钱粮,吸收内地难民,补充代郡人口薄弱的问题,因为有了人口才能扩军,增强实力。
  而高柳,赵云不准备留一个百姓,他这次狠狠去扶罗韩的地盘洗劫一番,扶罗韩回来后岂会放过他,今年大雪封路来不了,明年开春也必定南下报仇。
  所以他打算将高柳、马城两座边城,打造成纯粹的边关军事重镇对抗鲜卑人。
  而代郡南边的九个县,就作为发展农业,休养民生,储蓄实力的要地。
  赵云提出搬迁治所的想法,周仓、曹性、左髭、裴元绍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高顺、成廉则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可见他们心里是有抵触的。
  虞虎倒是没心没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最喜欢的就是打鲜卑奴和吃肉,其他的不感兴趣。
  赵云看到高顺和成廉欲言又止的样子,他微笑道:“高长吏、成县尉你们心中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讨!”
  对于高顺、成廉二人的意见,赵云是要尊重的,不仅因二人历史留名,更是敬佩二人这些年戍守边关,守土护民。
  高顺看向赵云道:“将军迁治入代末将不反对,只是高柳的百姓将军打算如何安置?高柳、马城一带防线又该如何布防?”
  这是高顺最关心的两点,赵云迁治所去了代城,显然那边就是赵云的重心,高柳城就会边缘化,而且高柳是边城,鲜卑人年年南下高柳更是战争频发区,这对高柳的百姓来说就是灾难。而今,他们又屠空了扶罗韩的领地,不用想明年也会遭到鲜卑人的疯狂报复,那么高柳便是鲜卑人首当其冲的报复对象。
  至于布防,这就更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今代郡本身就兵力薄弱,只有两千突骑苦苦支撑,以赵云对突骑的喜爱,高顺估计赵云会带走突骑,没了突骑,那高柳马城一带防线就彻底丢了,以后鲜卑人来了都不知道。
  赵云闻言,微微一笑,这两件事他早就考虑过了,缓缓道:“高长吏所说这两点,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首先,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高柳地处边关,鲜卑南犯猖獗,我意将高柳全县百姓迁至代城安置。”
  “第二是代郡边防的问题,代郡乃我大汉疆土,我等身为军人,有守土安疆之责,势必做到国土寸步不让。我意将高柳、马城打造成两座军事重镇,严守长城一线。”
  听赵云说完,高顺、成廉二人拱手道:“末将支持将军迁治!”
  现在,已经是全票通过了,赵云就要做初步的人事安排,肃然道:“高长吏、成县尉,二位戍守边地多年,劳苦功高,对边防之事更是轻车熟路;故而高柳、马城两地就要拜托二位了!我意高司马领一千突骑一千步军驻守马城,成县尉领一千突骑一千步军驻守高柳,周仓领一千步军于九阳峡筑九阳关。”
  赵云所说的九阳峡,在高柳东南八十里,马城西南一百五十里的地方,当初赴任时,他走过那里;当日计诱拔都时,也走过那里。
  后来,赵云得知九阳峡居然是代郡北部进入代郡中部和南部的必经之路。
  得知这点后,赵云防备鲜卑人的思路就打开了,虽然他说疆土寸步不让,可他的兵力终归太薄弱,仅仅以高顺、成廉手上的四千兵马,想要守住长达两百多里的长城防线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赵云为了保证代郡中南部的安定,决定在九阳峡筑关。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赵云内心中,是想放弃代郡北部疆域,退守代郡中南部的。


  (https://www.skjwx.cc/a/75049/75049768/1515145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