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穿越种田从成立教派开始 > 第359章 新的一步

第359章 新的一步


本地人愿意嫁女儿给延寿教教徒当然不是随随便便。
  对方本身只是个县里的农民,但嫁女儿也要挑一个有手艺的。
  这年代的人笃信学门手艺饿不死,所以看上了延寿教里一个年轻的铁匠。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认识的,觉得人年轻、气力壮,还有铁匠的手艺,能从延寿教里领月钱,所以就起了嫁女儿的心思。
  这当然是好事。
  延寿教自己的相亲会只能将单身男女内部消化。男多女少不说,一些单身女教徒在延寿教吃喝不愁之后就不想再找另一半依靠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周宇当然只能对此表示尊重。
  而找延寿教外部女性的话,延寿教出面是不太好的,因为没办法一碗水端平,反而好事变成了坏事,让更多人心中生出不甘和嫉妒。
  而延寿教内部领月钱的人虽然不少,许多人也愿意借钱来请媒人帮自己说一个媳妇。
  可是延寿教流民、难民的底色还未完全褪去,非本地人在本地婚姻市场上劣势很大。
  本地女方娘家会考虑嫁给外地人之后,将来男方要是回自己家乡,女儿是不是也要去很远的地方,几年都见不到一面。
  那女儿岂不是没办法帮衬家里了。
  人性自私,不少村里人嫁女儿的时候只许嫁给本村人的,因为想着距离近,可以时时帮衬家里。
  但情况总是在变化的。
  随着延寿教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已经把寿字币当成正常货币用,没人会说不收寿字币。
  去延寿教的驻村点听说书人说书,看延寿教舞蹈团跳舞,也成了不能错过的热闹。
  终于出现个本地人愿意嫁女儿给延寿教教徒,也是量变引发的质变,是一项崭新的突破。
  周宇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鼓励,为这对新人挑了间新建的房子,承诺等这位铁匠三个月后,也就是成为教徒两年期满之后就给他们分配10亩地,今后可以可获得这10亩地里的少量收成。
  周宇和方佳丽两人还出席了他们的婚礼,给了贺礼,给足了这对新人和嫁女的村民面子。
  这么做当然是对第一次本地人嫁女给延寿教教徒的事情进行宣传,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把女儿嫁给延寿教教徒是可以过得幸福的。
  没有什么本地外地区分,在延寿教这都不是问题。
  教主夫妇就是例子,他们作证!
  这件标志性事件引发了讨论,让安右道本地人开始将延寿教教徒纳入嫁女考虑,对延寿教内部的单身汉们也是一个激励。
  他们之前只能看着一些运气好的人和女教徒结婚,知道女教徒僧多粥少没办法谁都有机会,大家心思也淡。
  现在就不同了,大家看到希望了。
  事实上在安江道南州那儿,已经有不挑的教众看上了从倭国买来的倭国女人。
  就算个头矮小、长相一般,甚至还带了孩子过来,但总有人要求低,觉得过得去,有个老婆就行。
  周宇对这种情况持放任自由的态度,只要彼此互相看对眼就不会阻止。
  当然还是死死卡住必须入教满两年的年限。
  这是为了避免投机者入延寿教是为了立刻享受某些好处,不是真心入教。
  两年不长不短,周宇有自信两年时间可以把普通人在延寿教的大环境里熏陶成愿意遵守规矩的教徒。
  只有拿到两年教徒的身份,才能让妻子、孩子也成为延寿教教徒,分房分地。
  否则不许,因为她们也是延寿教“买”来劳动的。
  寻宝船已经再次前往倭国运人了,随船带去竹甲和武士刀的武士套装,以及刚刚收获的一批玉米、土豆、红薯。
  准备用这些东西来换人口,让东云家有能力继续扩张。
  种子公司的红薯是早熟品种在8月种下,在10月霜降时就能收获。因此甜度不高,但是已经够了。
  这当然是因为改良过品种以及气候的关系,想要在80天内收获,必须具备高温和早熟品种两种条件。
  玉米、土豆本来生长的速度就比红薯快,正好让三种高产作物同时达到80天成熟,同时收获。
  8月份种下的红薯、土豆、玉米,10月下旬及时收获,免得因为土壤气温太低导致果实冻伤后腐烂。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三种作物运到倭国去,其实是周宇的一种战略。
  倭国的农民过得非常苦,就算是种一辈子大米的人,可能都吃不上几次大米。大米都被送给特权阶级吃了,以至于饭团都成了美食。
  倭国农民日常的主食只能吃杂粮还吃不饱,因此当这三种高产作物送到他们面前时,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并且进行种植。
  至于因为土地不适宜这三种作物,可能会导致根系腐烂而死的警告,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听?
  反正是提前警告了。
  如果他们刚刚因为三种作物的高产而欢呼时就遇到了作物全死的惨剧,不知道会不会怨他们的大神,居然这么好吃高产的作物都受不了这片烂土地。

  当他们对玉米、红薯、土豆的高产产生依赖之后,周宇就能通过粮食种子贸易控制东云家,让他们只能通过人口贸易来持续获取这三种高产作物。
  和种子公司的套路没什么两样。
  为了这三种作物的惊人产量,他们绝对会安慰自己至少买过来还能种两次嘛。
  而且这会在种植三种作物的倭国农民的心里产生对兴汉国的向往。
  在他们想来,兴汉上国肯定遍地都是这么高产的作物,随便种一点都不愁饿肚子。
  这样一来,说不定不用东云家抓人,倭国农民就会主动想要“偷渡”去兴汉国了。
  当然,延寿教会满足他们的愿望,到延寿教的田地上幸福地种玉米、红薯、土豆,天天吃玉米、红薯、土豆的。
  除了用粮食贸易控制东云家向延寿教输出人口,这也是一个针对倭国农民的心理战。
  这么高产量的作物东云家肯定无法拒绝。
  因为产量高了之后就算把敌对势力的人口卖掉也没事,因为自家剩下农民种出来的玉米、红薯、土豆产量完全足够吃饭。
  敌对势力的人口卖掉了,不仅能接收他们田地,还不用担心他们作乱,太完美了。
  如同周宇想的那样,玉米、红薯、土豆三样作物在东云家进行试吃之后引起了轰动,只是稍微烹饪一下,东云家的每个人都瞪圆了眼睛仿佛吃到什么无上美味一般。
  煮红薯,烤红薯,煮玉米,烤玉米,盐土豆丝,简简单单就让东云诚恨不得立刻下令把全领地除了稻田之外的田地全种上这些作物。
  要不是还不到种植的季节,种子也不够,他都要让底下人立刻开始种了。
  太好吃了,香甜可口,每个人都吃得摇头晃脑。
  而且据说这些作物产量很高,但据说如果土壤不适宜的话可能会根系腐烂死亡。
  这些话他们半信半疑的,没种过,只能种了之后眼见为实。
  哪里可能有这么完美的作物?
  不挑土地,可以种在有沙粒的土地上,还能有高产量,还能这么美味?什么优点都集于一身了。
  东云诚的家臣们私下讨论,都觉得这是兴汉人在吹牛说大话呢。
  但反正不是说不挑土地嘛,那些种不了大米的下等田地拿来试试,毕竟这么好吃,就算只结出一点果实,也可以摘下来卖给各地的大名,让他们花大价钱买!
  这一次为了随船运来的整套竹甲和武士刀的武士套装,东云诚以10个俘虏换一套装备的价钱买下了100套。
  另外还有许多盐送到连东云的手上,支持他腌咸鱼事业的开展。
  这次,又是1000人起运。
  而且发现连举人不挑挑拣拣,于是除了老人之外,这一次起运的倭人俘虏里多了不少妇女。
  1000倭人登上了4艘寻宝船,运上还带着腥味的新鲜腌咸鱼,起航前往万舟县港口。


  (https://www.skjwx.cc/a/90132/90132815/15151157.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