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242章 沙漠里的变化

第242章 沙漠里的变化


“老虎口”,曾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

    起风时,风声怒吼,流沙肆虐,附近百姓如同在虎口求生,因此得名。

    而如今,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已梭梭成林,绿染沙海,恰似一条“绿色长城”,顽强地阻挡着风沙侵蚀。

    再往前走数十里,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棵称不上树的枯枝屹立着,在枯枝的一侧发出了新芽,仿佛最顽强的绿色精灵。

    这里是沙海农牧治沙的最深处。

    去年冬天,沙海农牧就完成了已承包的14余万亩沙漠的压沙工程。

    从3月份开始,又启动了新一轮的栽树任务。

    郭阳来的时候,现场依然在热火朝天的忙着。

    只见工人两人一组,一人手持水枪在沙地上冲出种植微孔,另一人迅速跟上点插树苗,10秒就能种下一棵小树苗。

    一道道沙障与一棵棵树苗携手锁住了这漫天黄沙,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锁边林带交相辉映。

    陆汉斌的肤色仿佛又黑了一层,眼睛尖锐地明亮着,笑容可掬,“快了,快了,再有几天,任务就完成了。”

    员工仿佛也在响应陆汉斌一般,栽树的动作越来越快。

    郭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这里栽完了,可还要承包沙漠呢?”

    “嘿…”

    陆汉斌笑道:“那不一样,这十几万亩完了,也算是阶段性的交差了。”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沙漠里,深入沙漠边缘,向远处沙漠腹地眺望而去,又是连绵起伏的沙丘。

    郭阳问:“新的沙漠位置确定好了没?嘉禾和疆省那边也建立合作,一起研究沙改土的项目。”

    陆汉斌疑惑的问道:“要去疆省吗?”

    郭阳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留在民勤吧,战线拉太长了,并不利于沙海的管理。”

    民勤境内超过95%的国土都是荒漠和沙化土地,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民勤境内的面积也超过了1200万亩。

    因此沙海农牧想找块沙漠还是很容易的。

    陆汉斌说:“那样最好,我已经留意好了一块沙漠,在老虎口沙区的西北缘。”

    “政策也打听好了,十一五计划里,治沙的补贴资金还不错,灌木林有180元/亩。”

    郭阳笑道:“位置和面积定好了报给我就行,争取夏天签下合同,秋天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压沙。”

    郭阳已经发现了,治理沙漠,一旦取得了成果,那自然能量积累点数上涨得飞快。

    这一天,郭阳都基本呆在沙漠里,体验了次员工的工作日常。

    同时也亲自上手栽了不少树,别说,还真挺累,尤其是需要不断的弯腰。

    时不时就需要停下来歇会儿,引来戴着头巾的妇女一阵调侃。

    “这还不算啥,以前压沙的时候才辛苦,脚蹬一天下来,全身都是疲乏的。”

    “现在好多了,有沙障机,有水枪,除了插树栽子,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弯腰。”

    等忙活了一天下来,郭阳对着陆汉斌皮卡车的后视镜看了一眼,吓了一大跳。

    罗修连忙走过来,“怎么了,老板。”

    “我感觉自已好像少了两颗门牙。”郭阳对着镜子再定睛一看,原来是门牙变成黑色的了。

    “哈哈…”郭阳自己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陆汉斌用常备的抹布沾了水,擦了擦前挡风玻璃,正是刮风沙的季节,车窗上也蒙了厚厚的一层灰土。

    随后又从车上拿了两瓶水递给郭阳和罗修,才说道:“全是风吹的,不戴头巾就很容易嘴里进土。”

    郭阳接过水,还没等喝,只感觉口水一浸嘴唇就黑乎乎的。

    只好连忙用水漱口。

    傍晚的风呼啸着鼓荡在天地间,头发也被吹得蓬乱。

    “走咯,走咯。”

    回去的路上,又看到了那熟悉的梭梭林,比郭阳预想中长得要丰茂些,碧绿的叶簇在夕阳下发出一种翡翠般的光亮。

    梭梭在晚风中摇曳,摇曳出它们生命的威武与豁达,春来织锦绣,风过起翠波。

    这让郭阳很欣慰。

    这片梭梭林,甚至这十几万亩沙漠,对整个民勤上千万亩沙漠来说,都只是杯水车薪。

    但它能改善小区域里的生态环境,从自然能量的积累速度中,就可见一般。

    这才多久时间,就又积累了三十来点自然能量,只要郭阳想,就又能培育一个蓝色等级的品种。

    不过暂时还没这个必要。

    晚上郭阳并没有回大哥的家里,而是和沙海的人小聚了下之后,才回到了酒店休息。

    次日,又紧着行程去了红崖山水库,一路沿下,直达青土湖沙区。

    正值春灌时节,汩汩黄河水奔腾翻涌,经过两百多公里的长途奔袭流入红崖山水库。

    陆汉斌跟着介绍道:“途径的沙漠古河道为了减少渗漏,已经改为暗渠输送,同时景电管理局也正在对调水干渠进行扩容改造,改造后的年调水量将达到1亿m。”

    一旁的水库管理员也述说着水库的变化,“过去这里就是个臭水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天热的时候根本就不敢靠近。”

    郭阳遥望着远处的水天一色,碧波万顷,成片芦苇随风摇荡,成群飞鸟不时掠过湖面。

    “把这里改造成公园也许也不错,给市民提供一个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

    郭阳也就是这么一提,陆汉斌和水库管理员也没有吭声。

    嘉禾已经做得够多了。

    而在沿途,日光温室多了起来。

    石羊河流域也已全面推行了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实现了配水到户和按定额、轮次配置水权,灌区节水改造也正在进行中。

    农业灌溉机井也关闭了大半。

    一直到最下沿的盐碱滩和青土湖沙区,天高云阔,万物静美。

    陆汉斌带着郭阳来到了封育区的核心之地,他居然看到了水。

    见老板露出了讶然的模样,陆汉斌笑道:“甘农大水利学院陈教授带队勘察后,给我们指出了这七个点位,打了机井。”

    郭阳想起那脾气臭臭的老头,随后又找寻了起来。

    “一,二……”

    却怎么也数不清。

    陆汉斌黑红的脸膛上露出一丝浅笑,“一共有七处自流成泉的机井。”

    郭阳看着那流淌着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溪,润物无声。

    “什么时候的事?”

    “就两个月前,那时候这里还没有栽树。”

    闻言,郭阳又打量起了附近的植物,除了一些低矮的芦苇外,最多的便是一丛丛人工种植的瀚海红麻。

    近处有水洼点缀其中。

    瀚海红麻是能美化荒漠、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局域环境的生态植物。

    只要有水,它就能留住。

    难道说,和大领导的约定就这么完成了?

    郭阳恍惚了神,“红崖山水库的水还到不了这里吧。”

    “明年就能到。”

    陆汉斌笑道:“到时水就够了,至少能让这里形成小块湖面,不过陈教授依然不看好短时间恢复地下水位。”

    郭阳说:“把周围都栽满瀚海红麻和沙棘树就行。”

    从有水到无水再到有水,在这沙漠腹地中,青土湖的变化来的太快,郭阳甚至还没做好准备。

    陆汉斌指着远处低矮的芦苇和沙生植物,郭阳仿佛间竟有点眼熟,好似去年和大领导会面的地方。

    “也许明年老板再来这里的时候,会看到芦苇丛丛摇曳,野鸭成群栖息,天鹅展翅翱翔,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也说不定。”

    沉默片刻后,郭阳又爽朗一笑,“那我可记住了啊。”

    “万一明年大领导再来,可得真是这副景象。”

    “所以这也算是沙海的在职分红计划的任务目标了?”

    “哈哈哈……当然可以。”

    事实上,郭阳认为大领导多半不会再来了,但话既然放出去了,就肯定得做到。

    而后,郭阳又跟着进了梭梭林,工人还穿梭在林中采收肉苁蓉,或是追肥浇水。

    也是因为这样,沙海的梭梭树长得十分快,同时也更绿。

    大部份的肉苁蓉已经采摘完,在沙海农牧院里的广场上,就晾晒了很多的肉苁蓉,也有直接就被客商收走了的鲜货。

    陆汉斌说:“人工接种的肉苁蓉产量比想象的要高,平均每亩采收了220斤,就是人工种植的价格有点低。”

    “哦?具体的效益呢?”郭阳最近光顾着和大领导的约定了,对这方面倒没怎么注意。

    “差一点的,每亩收益只有1000元,多的能到1300元,算下来,第一批接种的5万多亩,今年创收6500多万。”

    郭阳不由眼前一亮,“还可以啊,这数据我记得三四年就能回本了啊。”

    陆汉斌摇了摇头,“除非完全不管,追肥、浇水、打药这些步骤都省略掉,才能三年就收回投资。”

    郭阳拍了拍陆汉斌肩膀,说:“可以了,能见到回头钱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种下的梭梭幼苗都两年每年都要浇几次水,三年后,梭梭的根系就成熟了,能独立存活。

    但接种了肉苁蓉又是另一种情况,肉苁蓉接种后,会从梭梭那里摄取大量水分与养分,影响到梭梭的生长。

    所以,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生态效益,施肥和灌溉是必须的。

    据郭阳观察,沙海农牧并没有采用滴灌,而是小管出流的灌溉方式,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只浸润植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水的利润率高,也避免了泥沙堵塞。

    总之有点东西,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而不是郭阳一直口头上喊的节水滴灌。

    这一天,郭阳也是在项目上转悠,日光温室,移民点,育苗圃,各个项目部也都去了。

    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是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挣钱,屋里的家具也添置了不少。

    郭阳还去瞻仰了下志愿者协会种的梭梭树。

    在协会创始人的村子里,随意的散落在荒漠里,不过有沙海的技术指导,梭梭树看样子也能活。

    只不过自然式分布,和沙海的株行式种植比起来那可就差多了。

    晚上,郭阳也登录了拯救民勤网。

    兴许是才完成了第一次志愿栽树活动,论坛上置顶的是一个记录梭梭状态的帖子。

    帖子里发了不少照片,也有人在下面回帖。

    “因为栽树,手上都磨起泡了。”

    “加油!”

    “加油,第一次活动圆满结束,同志们,明年再战。”

    “只有亲身去沙漠栽了梭梭树之后,才知道沙海农牧的绿洲有多了不起。”

    “确实,遇到沙尘暴,还真就是昏天暗地,风沙走石,沙海能坚持这么多年可真不容易。”

    “哈哈哈……去沙海农牧的梭梭林看了,差距确实有点大。”

    “明年、后年再继续啊,怕什么,沙海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

    “羡慕你们啊。”

    除了这个置顶的帖子,论坛里其余的帖子也充满了各种欢声笑语。

    第一次志愿栽树活动,由于腾讯网和沙海农牧的参与,来的人不算少。

    一共从网上招募了100多个志愿者,虽然志愿者协会只募集到了3000多元的资金。

    但有沙海和腾讯,一个提供物资,一个提供资金,活动最终也圆满的完成。

    志愿者协会已经在筹备秋季的活动,受沙海的启发,也在谋划种植售卖土特产。

    红枣、沙漠甜瓜、枸杞、肉苁蓉、羊肉,甚至放养沙漠鸡,都在论坛的讨论之中。

    协会的创始人【一棵松树】更是对当地的特产无比推崇。

    “充足的阳光,巨大的昼夜温差,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使得民勤的红枣更加圆润饱满、果肉甜美。”

    “我们也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

    从这些言论中,郭阳也知道协会在成长,但还不够,社会影响力还是太小,大型公益活动才是终点。

    郭阳想起曾向庄正提过的类似蚂蚁森林的活动……

    “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

    正当郭阳看的起劲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定睛一看,是大哥郭山打来的电话。

    “喂,哥。”

    “阳子啊,今天听乡亲们说你回民勤了,咋不回家住呢?”

    郭阳给哥嫂在城里买了房子,侄女小霞也在城里教书,有了稳定的工作。

    大哥郭山因为常年在沙窝里栽树以及劳作的缘故,饱受风沙折磨,脊背也越发佝偻。

    去年底就彻底搬到城里住了。

    郭阳不自然的挠了挠头,“明天一定回。”

    “那正好,你大嫂给你相了个姑娘,你正好和人见见……”

    (本章完)


  (https://www.skjwx.cc/a/99254/99254869/15151271.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