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35章 水果(完)隋朝完

第35章 水果(完)隋朝完


【咳咳,扯远了,继续讲隋炀帝。
  隋炀帝生前身后,恶评如潮。
  作为罪在当代,利过千秋的典型人物。
  隋炀帝也有几件利在千秋的事可以说一说,但是这点事和他的昏庸比起来,不值一提。
  其一就是科举制,隋文帝时就有科举制,而隋炀帝则是更加完善了。
  其二就是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确实极大的方便了运输。
  一项伟大的工程,如果不能惠及当时的百姓。
  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如果不能体恤自己的臣民。
  一个高歌猛进的王朝,如果不能等一等他步履蹒跚的子民,
  那么它所迎来的只能是身死国灭的下场。】
  隋朝。
  隋文帝杨坚长叹一口气,他的儿子,终究还是做过一些好事。
  可惜和他的罪过来说,这些功绩,不值一提。
  不过看来这两件事,一定对后代很重要。
  隋文帝摊开墨宝,写下“科举制”,“隋唐大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为何要叫隋唐大运河?隋文帝感觉有些奇怪。
  秦朝。
  秦始皇注意到这是两件“利在千秋”的事。
  科举制?何为科举制?
  这个什么大运河他看名字大概可以理解,挖出一条河。
  前面神迹也说过,动用极大的人力挖了好几条渠连在一起。
  还有神迹最后四句话,秦始皇陷入了沉思。
  “罪在当代,利过千秋。”
  这天下还有的是人骂他暴秦,骂他暴君,只是不知道,神迹是如何评价他的?
  隋朝,隋二代。
  李渊和李世民在金銮殿上看着神迹所说,他问道身边的儿子:“我朝之后该如何做?”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惠百姓,轻赋税,无傜役,必成盛世大唐!”
  李世民本来还在外面看神迹,但是逼宫成功,便有人把他接进了皇宫。
  他们李家,成了天下共主。
  “好好好,我儿聪慧。”李渊抚须叹道。
  三国。
  诸葛亮看着隋唐大运河,陷入了沉思。
  蜀汉地处贫穷,远不及北方,江东繁华富丽。
  这隋唐大运河居然能贯通南北!?
  可惜…
  所用人力太多,蜀汉目前无力承受。
  早在神迹指出三国被司马乱权之后,司马家已经第一时间被曹丕处理。
  但是三国反而更加互通有无了  毕竟按照神迹所说,三个国家后代无一明君。
  拿到《三国志》之后,诸葛亮对如今的天下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许多人都已经在东汉末年死去,现在留下的,只有他了。
  【在汉朝和蜀汉,主要是由地方的州郡长官向中央推举人才。
  名义上侧重于人物的德行和才能,实际上是根据其出身门第来选拔,这就导致士族门阀垄断仕途。
  到了隋朝,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规定地方官方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其实到这里都不算完整的科举制,但是已经让朝廷上层慢慢的脱离士族举荐,
  隋炀帝设立了进士科,规定了考试的内容、程序和标准,以选拔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
  他扩大了考试的范围,允许各地士人、庶族、寒门参加考试,以广纳天下英才;】
  汉朝,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
  各朝各代的读书人激动的看向神迹所说,经商者低贱。
  他们家里也是日日让小辈通读四书五经,但是连入朝为官的门槛都摸不动。
  “寒门也能参加科举!?”有人激动的问道。
  “神迹所说,自然为真!”
  “就是不知道我朝皇帝何时开科举制!”有野心者这样畅想!
  “若是开了科举制!我必然第一个前去报名!”有少年意气道。
  “那你还不回去好好学习,神迹已预下,我朝也快了!”有老人家说。
  顿时他身边围上一群人:“老师,你说真的吗?”
  “你们且看着吧,不出三月。”老人笃定的说道。
  他已经没指望了,但是这些年轻人,必然能等到那一天。
  汉朝。
  刘彻注意到这个选拔人才的方法,忍不住笑道:“卫青,你觉得此法可行?”
  卫青看着神迹所说,内心激动到:“臣觉得可行。”
  他少为牧童,受尽苦楚,后来还是因为他姐姐卫子夫进宫,他才得到汉武帝赏识。
  如是有科举制,至少那些百姓们,有了希望。
  他还要把自己外甥推荐给汉武帝,如有科举,武举,他外甥必不弱其他人!
  秦朝。
  秦始皇心神大动,如此选拔人才吗?
  可行,可行。
  秦朝老牌贵族太多,又容易官官相护。
  让无背景的人进入朝堂,此人就是皇家派系成员!
  要想治理好这个天下,需要明君,更需贤臣!
  如果朝堂没有能臣,那就沦落到隋朝末代,明朝末代。
  亡国也就不远了。
  秦始皇已经接受了,或许秦朝不能一统千秋万代,但是他转而想到:

  天上的神女熟读那么多朝代历史,想必年岁应当很大了吧?
  不知有没有长生不老药?
  我不倒,秦朝不灭。
  这是一统天下之主,秦始皇绝对的自信。
  唐朝。
  李世民直起身子,目光明亮的看着科举制。
  抚掌大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科举选拔庶人,也可以消弱贵族对朝堂的控制权。
  要不然如今朝堂,怎么都是沾亲带故的,看着就烦。
  东汉末年。
  周瑜看着这个科举制,心下大动,江东本就背靠水利,所以大运河此事,不着急。
  反倒是连年天灾的陕西和河南应该着急。
  这个科举制,周瑜之前就有猜测,但是始终不明白这个科举制如何实现。
  没想到如此简单,无论老少,有能力者都可任用之。
  现在的各地依然是士族门阀垄断仕途,你家里没点家底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话。
  明朝。
  朱元璋看着神迹所说科举制,突然想到自己刚登基时所说的:“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可惜因为元代,禁止汉人学习看书,选拔人才的效率极低,他只能不得已的停止了科举制。
  不过如今已经有快十年了,该恢复了。
  士族垄断朝堂,他老朱家岂不是要看那些士族的脸色!?
  “徐达,准备重开科举制。”朱元璋吩咐。
  ———
  感觉隋朝写了很久……也可能因为隋朝实在没什么有名的人……


  (https://www.skjwx.cc/a/99604/99604909/15151481.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